中国最大的天坑在什么地方
求解喀斯特天坑的形成过程?
求解喀斯特天坑的形成过程?
谢谢邀请,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面貌,地貌是在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通常具有典型特征和特定的分布地区。常见的地貌包括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雅丹地貌、丹霞地貌、峡湾地貌、冰川地貌等等。喀斯特地貌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一种非常常见和独特的地貌类型,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分布,在我们国家分布也非常广泛。
从区域来看,我国的南方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分布区域,其中云贵高原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为典型的区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首先要有可溶性岩石,石灰岩是最常见的可溶性岩石,在外力流水的溶蚀作用下,石灰岩被不断的溶解侵蚀,从而形成溶洞、暗河、峰林、天生桥、天坑等景观,形成喀斯特地貌。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不同阶段,会形成不同的地表景观,我们通常可以把喀斯特地貌的发育阶段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
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多形成在温暖的浅海环境,后来由于地壳运动整体抬升露出水面,而后经历外力作用的影响,在湿润地区流水开始对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初期,流水会顺着石灰岩的节理(裂隙)开始溶蚀,形成沟槽,大片的石灰岩层被溶沟分开形成石柱和石笋。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中期,随着流水溶蚀作用的不断加强,沟槽不断的向地下侵蚀,深度超过100米后形成落水洞,流入落水洞内的水进入地下水,并发生横向侵蚀,形成溶洞和暗河等景观。
天坑
随着时间的推移,地下溶洞和暗河的规模不断扩大,有的暗河长度甚至可以长达几十或者上百千米,形成巨大的地下暗河网络。在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后期,随着流水在地下岩层中不断的进行溶蚀,使得地下溶洞的空间越来越大,最终无法承受上方的岩层重量而发生坍塌,在地表保留部分形态,形成天坑、天生桥、 坡立谷、峰林等景观。所以,“天坑”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到后期的产物,比如我国重庆奉节县的小寨天坑就是著名的天坑景观,我国著名的望远镜FAST就是坐落在一个天坑中。
天坑形成过程示意图
溶蚀塌陷
我国有什么著名天坑?有什么特色?
打岱河天坑群,这个天坑群过去一直默默无闻。直到中国天眼的修建,这个天坑群才被人们所认识。打岱河天坑群有打岱河天坑、安家洞(猫底坨)天坑、道坨天坑、夏家坨天坑、阴河天坑、八角天坑、瑶人湾天坑、中干凼天坑、螺港湾天坑、犬冒坨天坑、石膏洞天坑、打赖坨天坑等12个大小不一的天坑,其深度在300米至600米之间,其规模十分庞大。其中打岱河天坑最大。
打岱河天坑
现在,我们将重庆的小寨天坑,广西大石围天坑和贵州的打岱河天坑的数据做一下对比。我们发现,打岱河天坑的坑口直径和坑底直径方面占据绝地的优势,其中坑口直径是小寨天坑的2倍到3倍之间。而打岱河天坑只有深度上比小寨天坑差了几十米。因此从整体上来说,打岱河天坑才是中国最大的天坑,也是世界最大的天坑。
当然,打岱河天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天坑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不是世界最大的天坑群还不好说。广西乐业天坑群有24个天坑,其数量是打岱河天坑群的两倍,但是缺乏具体的天坑数据比较,因而在规模上是无法比较的。目前两大天坑群均宣称自己是世界最大的天坑群。
五彩天坑
塘边天坑群和中国天眼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1994 年,为了选择建设天眼的地址,国家天文台通过遥感技术发现200米口径以上的洼地有900个,筛选之后,剩下了 390 个。又通过分析、建模等因素后,留下了 82 个成为重点考察对象。在进行实地考擦后,还剩下 13 个洼地,基本位于贵州省南部。通过专业的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平塘大窝凼的直达到546米,是且形状也适合建设天眼,最终被确立为天眼的选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