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文风景拍摄方案
在长城如何拍照?
在长城如何拍照?
我来分享我的一个拍摄长城的案例吧。
一个好的风光摄影师,一定是一个好的天气预报专家,大家同意不?
想拍金山岭长城的云海日出很久了,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行。就在今天早晨,我拍摄到了一次非常震撼的金山岭长城云海。可赶上这波了!
先分享几张片子吧,分别是尼康D850和大疆无人机的航拍,然后和大家说说我是如何成功的预测了这次云海。
周末北京下了一场不小的雨,直到周一的下午3点多,雨依然很大。有朋友对我这样的天气出去拍长城云海表示质疑。
云海如何形成呢?云海形成主要有以下条件:气候湿润(比如雨后),空气中水汽多,植被覆盖良好,山势较高有峡谷,同时风小。在这些条件下,水汽和容易凝结成云,加之山地与周围大气的热力状况不同,就形成了云海。
我一直在观察卫星云层和降雨的移动趋势,看到了在今天上午(7月30日)早晨,在金山岭长城的所在地,滦平的天气是这样的:使用的软件是Meteoearth
雨过无云,一切条件都具备了云海形成的条件。所以我约上了几个喜欢摄影的朋友,冒雨开车前往金山岭。尽管路上还在下雨,在天边的颜色非常漂亮,光线出来了,天边还出现了彩虹。比我早到金山岭的朋友,用无人机拍摄了这样的画面,更加坚定了我明天早好会出云海的信心。
晚上8点多到达金山岭常住的“周广山农家院”,周大哥是一位经验丰富的长城摄影专家,他的判断也是明天早晨会有云海。朋友们陆续到齐,和大家介绍了一下拍摄方案,约定好凌晨三点出发,同行中的朋友年纪稍大,所以安全登山第一,预计4点钟站上拍摄地点。
大家很兴奋,一夜都没怎么睡着,三点钟准时出发。出门望去,雾气浓浓。一切按照计划进行,4点钟站到了小金山附近的拍摄地点。此时已经有了几位摄影人,据说是3点钟就到了,担心没有好机位。
看到了那二条红色的光柱了吗?有人在起飞无人机,那是无人的灯光光轨。
我现在的拍摄流程是这样的:光线比较暗的时候,用相机拍;光线好一些的时候,上无人机。第一块电池观察拍摄场景,预判光影效果;第二块电池正式拍摄照片;第三款电池拍视频,整体上查缺补漏。
如何拍好无人机:无人机摄影后期技巧汇总,收藏这一篇就够了!
好了,再分享几张本次拍摄的作品吧:
无人机摄影有自己的特点,尽管画质和像素比不上相机,但上帝视角绝对是强项啊,从各个角度来拍摄金山岭长城。当云雾浓厚的时候,汹涌着,翻滚着,吞没了长城。
金山岭长城西起古北口,东至望京楼,全长10.5公里,沿线设有关隘5处,敌楼67座,烽燧3座,因其视野开阔,敌楼密集,景观奇特,建筑艺术精美,军事防御体系健全,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
金山岭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拥有世界上最美丽的山际线,最唯美的观景台,也是最深刻的历史废墟。看长城之美有太多的角度,它的美,多少文字也难以尽言。
扩展链接:夏日云海如何拍?这7个技巧很重要!
下一次云海,我们相约?更多内容,欢迎关注飞侠头条号!
在公园拍摄,有哪些小技巧?
这可能是个老问题,既然遇上了,就回答一下。
“在公园拍摄,有哪些小技巧”——个人理解,公园,是人们常去的地方,这里的一切,人们非常熟知。因此,题主的意思应该是,如何在人们常见和熟悉的场景里,拍出人们不常见、有新意的照片。如果是这样,就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观察,拍到人们常去而不常见的画面。人们熟悉并不可怕,因为他们不可能像摄影人那样仔细观察。如果您通过认真找寻,偏偏在他们熟悉的地方,拍出让他们没有发现、感到新奇的画面,您得到的不仅仅是可心的照片,而更多的是人们的羡慕和仰视。
例如,上两张照片都是在森林公园拍摄的,但它们不在路边,而在人们不能直接看到的地方。见到这些照片,他们就会想:我怎么就没看到呢。
2、角度最佳,拍到人们常见而没想到的画面。在公园里,人们欣赏景物时,往往都是审视其直观的一面。而摄影人都会寻找景物的独到靓丽的另一面,让人们天天见到的景物,因视角不同而别样的美。
例如,上两张照片,都是水上公园的“火烧云”场景,无论是湖面、建筑,还是桥梁、彩霞,人们都非常熟知,但这些照片发到朋友圈后,人们就说:不变的景物,变换了角度和机位,画面就随之新颖别致。
3、另辟蹊径,拍到人们常见而没注意的画面。公园里,一般视野都开阔,利用这一特点,在公园里拍摄视野内、公园外的景物,照样属于拍摄“思路技巧”的范畴,照片会更加别具一格。
例如上1照片,是在海口公园拍摄的高楼大厦,但却利用了公园的绿地和绿植做前景,令建筑群画面更加壮美;不然,哪个城市的建筑物周围,会有这么宽阔和如茵的绿地?上2照片是在森林公园拍摄县城方向的画面,远山近岭之间,隐约的县城云雾缭绕,让出自公园的照片更有意境。
在公园里拍摄,小技巧远不止这些。巧妙运用这些小技巧,您的照片就会出彩吸睛。比如在公园拍摄人像,前景背景是绿植时、前景背景是鲜花时、前景背景是远山近水时,服饰颜色的搭配就不应该一样。总之,要拍出好的照片,在任何场景(当然包括公园内)都需要摄技和技巧,而多动脑、多观察,是运用技巧的关键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