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产品利润与成本如何平衡 应用商店如何盈利?

[更新]
·
·
分类:互联网
1400 阅读

软件产品利润与成本如何平衡

应用商店如何盈利?

应用商店如何盈利?

应用商店盈利模式主要就两种:广告位和游戏联运。
1、广告位
凡是能够看到的位置资源都能卖钱:各频道推荐位、专题Banner、Push推送、搜索位等。最常见的合作模式有CPA、CPD、CPT。而应用商店本身除了固定的广告位外,会想方设法提升合作应用的分发活跃比(分发量/日活)。
2、游戏联运
游戏联运是应用商店的另一块肥肉,应用商店根据自身的实力与游戏开发商进行分成,一般常见的是5:5。应用商店通过对游戏数据的分析,会将更优质的资源分配给盈利能力强的游戏,以实现收益最大化。

本年利润余额和利润表中净利润不一致,该怎么办,年末怎么处理呢?

本年利润要等于利润表里的净利润的,你的差异是软件自定义转账凭证没有设置正确引起的,重新设置自定义凭证,将以前年度损益从结转利润里边剔除,单独设置自定义结转,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就解决了。

亿企赢软件结转成本损益怎样操作?

是通过系统设置,结转方法:
销售成本:总账---期末---转账定义-----销售成本结转----选择有关科目,确定。
本年利润:总账---期末---转账定义-----期间损益----选择本年利润科目, 确定。
总账---期末---转账生成-----选择收入、指出类别也可全选,选择科目确定即可生成结转凭证
结转凭证还需要审核,记账 。

为何同样需求的APP软件,各个软件开发公司报价差别很大?

很多创业者在初期想要找外包服务商做APP、小程序等开发时,经常遇到的一个场景就是一样的开发需求,有的服务商报5万,有的报15万,还有的报5000,还有些报几十万。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找我们做APP开发的客户,在一开始沟通的时候,也是直接问开发一个APP多少钱,我们也是回答价格不等。
为什么,价格会不等呢?因为APP这种互联网产品开发的价格是由产品的需求决定的,需求决定了工期、开发难易程度等,所以价格就不同。
除了具体的业务需求外,还有其他的一些需求也会影响开发价格,接下来几期我们会着重和大家介绍,哪些非业务需求因素导致开发价格不同。
今天主要和大家介绍APP开发的四种方式,开发方式不同,自然对开发价格也有所影响。
一,web网页加壳生成APP
web网页加壳生成APP的开发方式,先花几百块钱买个现成的手机网站模板,在加壳打包一个APP只需要5分钟,但是做出来的效果很差,耗流量,浏览体验极差,访问速度慢等等。部分开发商利用客户不懂,把这种5分钟速成的东西,当成原生态开发的APP去欺骗创业者。卖几千到几万的价格。而创业者很多时候还自以为捡了便宜。
二,HTML5开发
成本大概是原生态APP的50%到30%。H5开发的好处是可以跨平台,编写的代码可以同时在Android、IOS、Windows上进行运行。但是由于Web技术本身的限制,H5移动应用不能直接访问设备硬件和离线存储,所以在体验和性能上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Web网页 原生态混合
混合式开发是目前比较常见的。混合应用开发正是结合原生和H5开发的技术,取长补短的一种开发模式,原生代码部分利用WebView插件或者其它的框架为H5提供了一个容器,程序主要的业务实现、界面展示是利用H5相关的Web技术进行实现的。比如现在的京东、淘宝、今日头条等都是利用的混合开发模式。
混合开发的优点是:
1、开发效率高,节约时间同一套代码Android和IOS基本都可用;
2、更新和部署比较方便,不需要每次升级都要上传到App Store进行审核了,只需要在服务器端升级就可以;
3、代码维护方便、版本更新快,降低产品成本。
价格是目前所有开发方式中最合理的一种。
四,原生态开发
原生应用开发,是在Android、IOS等移动平台上利用官方提供的开发语言、开发类库、开发工具进行App开发。比如android是利用java、eclipse、Android studio,IOS是利用Objective-C 和Xcode进行开发。原生应用由于利用的是官方提供的语言和工具并且能够直接操控硬件设备(比如多点触控、NFC、读取短信等),在应用性能上和交互体验上应该是最好的,当然价格也最高。但是原生应用的可移植性比较差,特别是一款原生的App,Android和IOS都要各自开发,同样的逻辑、界面要写两套。
报价不同还有一个原因是开发商对整个项目需求理解程度不一致问题,需求是恒定的,但是应对这个需求的解决方案是不同的,比如:同样是做一个B2B2C的商城,有的用PHP开发,有的用Java开发,有的用分布式架构,有的用开源框架。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可以实现线上交易,但是开发语言、框架结构以及后续扩展性设计的不同都会导致成本的偏差。这样就是同等配置的汽车、手机为什么会有价格偏差是一样的道理。因此当用户寻找软件服务商时,一定要根据前期商务沟通、产品需求分析时的状态去衡量是否合作,价格不是唯一衡量标准,始终得相信一分价格一分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