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草地是怎样形成的
人类对草地的形成和发展有何影响?
人类对草地的形成和发展有何影响?
草地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研究和分析草地退化的原因是草地生态学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总结和分析了我国草地资源退化的主要原因。
草地退化是在过度放牧、开垦等人类活动和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下,草地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过程,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形式之一。
[关键词]草地,退化原因,治理措施
草地是一种可持续的自然资源,不仅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重要的生态屏障。草原在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断发展变化。
从生产的角度来看,这些变化有些是有利的,有些是不利的。这种不利于生产和生态的变化就是草原退化。草地退化本质上是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干扰超过草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弱化和功能下降的过程。草地退化过程包括土壤退化和植被退化。
土壤是植被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草地土壤的退化,草地植被也退化,植被的退化作用于土壤,形成强烈的次生反馈机制,加速草地退化的进程。
随着土壤的退化,草地植被逐渐退化,产草量和植被盖度明显降低,草地物种多样性下降,草群物种组成发生明显变化,原有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消失,一年生或多年生杂草和病、虫、鼠等害虫相继入侵,草层优草生长发育受阻,食用草产量减少,有毒有害植物增多。
草地退化导致单位面积牧草产量显著下降。目前,我国各类草原单位面积产草量比上世纪60年代下降了30%-50%,严重地区下降了60%-80%。
1 .分析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和成因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在人为因素的驱动下,我国草地大面积严重退化。气候是草地退化的首要因素。
草原是欧亚大陆草原的一部分,水热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不同年份和季节的草原生产力差异很大。草原不稳定的气候条件是引起草原植被和生产力变化的重要自然因素。其次,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气候变暖导致的北方干旱,也是促进草原退化的重要因素。
第三,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利益、重畜轻草和掠夺性经营, 由于超载、过度放牧和割草,美国的天然草地已经退化。
1.1气候因素对草地退化的影响
1.1.1气温越高越干燥,草地退化越严重。
沉淀
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温度的升高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延长生长期,但会增加草地的蒸散量,加剧草地的干旱和沼泽化。土地正在萎缩。
1.2人类活动对草地退化的影响
人为因素造成的草地退化主要有过度放牧和割草。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常放牧和合理利用可以促进土草的发展。而过度放牧超过了草场的载畜量,必然会抑制和破坏草场,使植物失去繁殖能力,甚至导致原有物种的变化。由于牲畜数量增加,优良牧草逐渐减少,生产力下降。每头牲畜占用的草地面积在减少,使得畜草之间的供求关系严重失衡。随着牲畜数量的不断发展,必然导致草畜矛盾的恶化。
不合理的放牧强度和制度,不适当的季节营地分配比例,不合理的放牧时间也造成过度放牧和退化。不合理的开垦和挖掘草地是造成草地退化的另一个原因。在牧区、半农半牧区和部分农区,燃料严重不足,草原草成为这些地区人们吃饭取暖的主要燃料来源。总之,人为因素是草地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超载和放牧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内蒙古天然草地基本处于饱和利用状态。当时牧区人口40万,饲养大小牲畜29230头,平均拥有草地2.9hm2,人均大小牲畜73头。截至2003年底,牧区人口179.5万人,载畜量4538.17万人,平均草地面积1.9hm2,人均拥有大小牲畜25头。
以上两组数据表明,:同样的草原面积,人口增加了近3.5倍,牲畜饲养量增加了55%,人均草原面积和牲畜数量分别减少了77.7%和65.7%,这反映了一个现实,即草原所承载的人口和牲畜已经超过了它的极限。超载过牧导致牧草生长受到抑制,草原无法休养生息,生产力下降,牲畜过度践踏,最终导致草原退化破坏,草原资源枯竭,草原压力增大。
切割
割草是草地利用的另一种主要,割草对草地凋落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割草的频率,二是割草的时间。一年砍一两次对凋落物的积累影响不大,三次以上,积累量急剧下降。从割草的次数来看,应该在3次以内,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的凋落物量,使草地适合自然更新。
刈割时间对凋落物积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刈割时间的早晚。随着切割时间的推迟,积累量逐渐减少。刈割时间早可以为牧草创造更长的再生时间,积累更多的有机质。刈割时间越晚,再生时间越短,积累越少。
过早或过晚刈割对积累影响较大,但7-8月刈割对积累影响较大。七5月5日至8月5日有30天的间隔,但累计量只有16g/m2,而8月5日至8月20日有15天的间隔,但累计量为52g/m2。由此可见,7-8月刈草较为适宜,这是牧草生产的高峰期,环境条件有利于牧草的再生和生长,可以维持一定的凋落物积累。
1.2.3鼠害严重。
草原是鼠害的栖息地,草原退化和鼠害互为因果,相互作用,使得鼠害的危害越来越严重。近年来,我国草原鼠害面积近3400万hm2,每年损失数百亿公斤牧草。青藏高原鼠害面积120万hm2,占该地区草原总面积的13.6%。
据调查,青藏高原有12亿只鼠兔和1.6亿只鼢鼠,每年要消耗300亿斤鲜草,相当于2000万只羊一年的食量。此外,老鼠的挖食造成了土地退化,形成了寸草不生的黑土滩。黑土滩严重的地区,鼠洞密度很高。
2改良退化草地的措施
2.1围栏
围栏是将退化的草地封闭一定时间,禁止放牧和割草,给牧场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为植物的充分生长发育创造条件。对于中度以下的退化草地,可以采取投资较少的简易围栏措施,通过禁牧消除对草地的干扰,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现在很多地方都在用网围栏,简单有效,应该大力推广。
生物围栏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实践中可以将两种方法结合使用。许多年 实践证明,封育后退化草地植被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植物平均高度、植物群落密度、植被盖度、植物物种组成、建立类群种和优势种的频率、物种组成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均有较大增加,增加幅度因封育年限和封育前退化程度不同而不同。同时,封育后草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围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耗时较长,很难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改变土壤结构。
2.2松土改进
土壤是牧场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在长期放牧和利用下,天然草地土壤板结,紧实度增加,渗透性降低,根系发育受阻,特别是根茎伸长,限制了牧草的生长发育。松土改良(包括轻耙处理和浅耕处理)是通过机械化对土壤进行不同程度的松土,通过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刺激植物根系来恢复原有植被。
很多草原科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得出了比较一致的结论。对于:中度退化草地,经机引轻耙、浅耕和机械化松土等方法治理后,土壤理化状况明显改善。随着土壤容重的变化,改善了土壤通气状况,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疏松后的土壤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了土壤养分的吸收,改善了植物的生长环境,进而改善了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物种组成、草群的密度和高度、土壤水分和养分等。
2.3重播
补植草地就是播种一些适应性强、价值高的优良饲草,以增加植物种类组成、草地覆盖度,提高草层产量和质量。在内蒙古、辽宁、甘肃、新疆、西藏等省区的试验结果表明,人工补播是改良:中重度退化草地的重要措施。羊草和豆科是提高产量的最佳草种,补播草种的选择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改种第三年,改良草地产量明显增加,草群质量提高,其中食用牧草种类增加,有毒有害植物明显减少。同时,由于草地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减少了水土流失,有效控制了土壤养分和水分的流失。补植不仅能提高草地质量,还能疏松土壤,提供肥源。补植可提高草地生产力2-3倍,补植草地的有效利用年限因草种寿命而异,一般可利用5-18年。
2.4施肥
施肥是补充植物缺乏营养元素的有效途径,速度快,效果好,能改善草群结构,大幅度增产。在各级退化草地,在一些局部地区,在可能的条件下,施用化肥或有机肥对提高生产力和改良退化草地有很大的好处。随着时间的推移,施肥可以有效提高草原质量,但草原地区施肥由于受机械和肥料种类的影响,成本较高,目前难以大面积推广。
2.5其他措施
割草可以增加土壤通气透水性,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为植物提供更多养分,促进牧草生长发育。灌溉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改良天然草地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灌溉可以改善土壤水分,帮助牧草吸收无机盐,促进牧草生长发育,从而大大提高草地生产力,特别是与灌溉相结合。
3结论
随着草原的不断破坏,保护草原变得极为重要。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搞好高寒草地的管理,合理利用该地区的草地资源,逐步恢复该地区的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关键。
冬天沼泽水温多少度?
冬天,沼泽的水温是20度,沼泽是一个湿水堆积,湿植物大量生长,泥炭堆积的地方。沼泽在分布广泛。面积大、分布集中的地区有东北三江平原,西北柴达木平原,四川松潘草原,藏北羌塘内陆河地区。仅四川松潘草原的沼泽面积就达2700公里。